目前分類:林秀樺 (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電影心得〈二〉── 甜蜜蜜 

  其實,再次看完《甜蜜蜜》,比起中學時的無動於衷,現在到感到有點唏噓。套句被用到爛的佛語:『前生五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

   小軍跟李翹在前世肯定是回眸了不下數千次,使得今生能相互擦肩而過兩次,到最後還在一起。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有多少人能這麼幸運,在這命運的節點之上,擦過幾次肩,最終又在一起了呢?又有很多人是注定在此撒手別離,遠行離開記憶底層的流金歲月?生命不搞言情那套,電影沒說也不能說的是,他們最終得到他們要的幸福嗎?還有他們會不會在複合後不久後悔呢?愛情可是有賞味期限,再加上者兩個人經歷的可不只歲月時間的磨練。生命往往殘忍的地方在於,當夢寐已久的東西幾經波折終於要到手時,突然不想要了。好吧,我好像太現實了些,太過尖酸了些,電影是來讓人做夢,不是來讓人幻滅的。

   撇開這些,在《甜蜜蜜》裡,我最欣賞李翹,她對自己夠冷,而且對自己了解得也很徹底。明明在那一夜她大可離開豹哥投奔一個連婚都還沒離成的男人,但她也不可能因為愛情而選擇了未來,她必須為了自己的生活與自己的道義做選擇,所以她選了豹哥。不過看了李翹的選擇後,我瞬間很慶幸,到目前為止,我很平凡,不會有機會愛上黑道老大(喔,我只怕我以後變成黑山老妖…),當然也不會有機會也不想去喜歡一個沒膽的已婚男人。但在看到她好不容易跟豹哥在美國定下來,然後卻得面對豹哥因街頭搶劫而亡時,真覺得命運很愛跟她開玩笑,偏愛在她以為這就是故事的最終結局時,來個天旋地轉,最後她又變成孤單的一個人。所以她才會在街頭看到小軍的背影時死命的追,好像他就是她最後一根就稻草一樣。

   小軍的沒膽,讓我很不恥,沒有能力就不要給予承諾,沒有膽說出自己愛另一個人,就不要自以為溫柔又負責任的娶不愛的女人為妻子。或許對很多人而言,人生總是令人感到身不由己,人不能任性妄為只顧自己的幸福等等,但這是自己的人生關閒雜人等屁事?別人不會代替自己過自己的人生,何不選擇個讓自己痛快點沒有憾恨的人生?人是可以選擇自己想要過什麼樣的人生,要過的不痛快也是咎由自取,而愛的不痛過可以選擇不愛,要不要結不想結的婚也是自己可以選擇,並沒有人拿個刀架在脖子上逼人娶親吧?當然,做了選擇,就必須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小軍最後決定離婚、離開香港,之後在經歷幾番逡巡迴轉後,註定再度遇到李翹。但最終幕最終場景他們到底有沒有在一起?宿命論終將他們綁在一起,有情人終成眷屬了嗎?這個恐怕要留給真正經歷過李翹跟小軍這般愛情波折的人才答的出來吧,至於沒有任何經歷的我,猜猜就好。

pul2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影心得〈一〉──蘋果的滋味

  活著的滋味是什麼?有一個我很喜歡的作家給了這樣有趣的答案──活在汽水的味道,幾近窒息的甘辣。在《蘋果的滋味》裡,我看到的是苦的滋味。蘋果的滋味只顯示在那小小卻又短暫的『喀嗤』一聲裡,其他的全是生活的苦,苦到阿發他們夫妻倆連苦都喊不出來,只能對於相較於過去來的輕鬆許多的現況感到心滿意足,因為比他們更苦,沒這款運,被車撞了還有好生活可過的人多得是。


  而阿發的人生在他嘗過蘋果的滋味後,也起的全然的變化也不是沒道理。那種微香甜甜的滋味,可比他日復一日打斷牙齒和血吞死命苦撐著這一大家子的汗水滋味好太多了。我想對阿發而言海軍上校那一撞,可真的是撞的恰到好處把他當前最緊迫的錢的問題、生計的問題,全都撞飛了不說,還得了不少了便宜,日子也過的比以前舒坦的多。

  記得在電影中,有幾幕還蠻諷刺的,一幕是那撞傷人的美國上校在那彎裡彎的雜亂小巷弄中尋找阿發的家,想向他的家人致歉,然而當那位上校看到阿發家裡的情況時,臉上困惑的表情跟他與場景格格不入的對比,好像他第一次發現竟然有人是這樣過著他們的一生一樣;另一幕是當阿發的家人進美軍醫院時,醫院裡白的就像不是給人住一樣,連修女護士都笑得一副人間無衰事天天是好天的模樣,相較之下阿桂的苦旦臉就很明顯,她帶著幾個全身黝黑又瘦小的小孩們很突兀地給這片慘白染上絢麗的油彩。

pul2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影心得〈二〉──二二八傷痕

  在看了影片後,才能感受到,那樣真實的感覺跟從書本上攫取片段的文字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在那個離我們的生活不近卻也不遠的年代,生命中的不穩定在那緊繃的時間點上一觸即發。

  雖然已在大一時上的台灣文獻選讀中知道事件發生的因果關係與其相關背景,當時老師也批評死亡人數絕不會如同官方所披露的數據一樣少。但當我看到一幕接著一幕無知盲目的士兵可以如此毫不猶豫地射殺無辜的人們時,才感受到人性的殘暴與冷血依舊在我們的血液中流竄,無法令人相信原來自己也跟那些人流著的是一樣的鮮血。

可悲的是我們無法很明確的去責備、指責那些人,這樣深埋在受難家屬心中的恨也無法找到一個簡單的方法來宣洩他們失去親人的悲痛與恐懼。

也許是在那樣的時代,資訊流通的方式過於簡單,而戰亂導致很大部份的人失去獲得正確知識得以判斷是非的能力,道德良知的自我譴責對於那些經歷、面對死亡的殘酷與人性黑暗而因此腐敗的士兵早已所剩無幾。

是戰爭腐蝕人性導致悲劇不斷的上演?還是時代錯誤導致這樣的戰爭本不該發生,才讓二二八事件即使在接受晚到的補償措施仍無法很明確的劃下句點?

  令我無法理解的是當時的政客,怎麼可以這麼冷血地命令軍官們去進行濫殺地行為?他們之前堆積的知識是火星知識嗎?是用來屠殺與自己同種同血緣的人類的利器嗎?

人命並不是口頭上的一個名詞,那一條條的生命可是許多人的家人朋友同學老師鄰居等等,他們都是曾經活生生的在他們身邊人群的記憶中存活過的生命。怎麼可以簡簡單單就被這些腦子不知裝什麼的政客一句話抹消,好像人民的生命只不過是政客們手掌上半家家酒的玩具一樣,不需要、感到有阻礙、有威脅,政客們可以隨便地如同捏死一隻螞蟻一樣,說殺就殺。而似乎只有到這種發現再多的知識金錢也無法挽回、無法尋求幫助的時候,才讓人再次感到權力之下,人民的生命是如此地無助、沒有任何保障。

也許也是因為有這道難以磨滅的傷痕存在,所以老一輩、經歷過二二八事件的人們,才會依然無法克制對當時執政黨派的仇恨,而這樣的仇恨才會不斷地延伸到許許多多與事件不完全相關的事件上。

或許因為這件事已離我的生活太過遙遠,所以我並無法有這樣仇恨的感覺,只感到對於時間的無奈。時間沖散了太多可以讓人們的怒氣得以直接發洩的結果,讓那些無處可去的怒氣轉移到現在的消極以及根深蒂固的反對。

我也只能希望人類能在未來的時光中不斷的成長,讓我們找到一個真正能化解這些無法解決地傷痛的辦法,讓人們能夠真正地從痛苦中解脫、銳變,走出一個新的世紀。

pul2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影心得〈一〉──阿嬤的秘密

  也許是因為沒有親自去接近那些經歷過痛苦折磨勇敢活下去的阿嬤們,也許是因為早在國中時期就已在電視上看過慰安婦的相關報導,在觀賞完影片後,我沒有什麼想掉淚的情緒,我只感受到黑暗的、空洞的、窒息的、沈重感盤旋纏繞在身上,令人痛苦難言,同時也感到很氣憤。

  她們背負著精神上與肉體上的痛苦,換來地卻只是時間與人群地忽視。數十年過去,沒有明確、有效地補救解決方案,也沒有什麼改善方法,只有不斷的忽視忽視再忽視,我們冷眼旁觀的看著政客在玩踢皮球。然後等著時間過去,大家將這些事件壓到記憶的最底層,在人們開始習慣新聞上遙遠地血腥暴力刺激的新聞後,這些真實發生的事件對他們而言根本不痛不癢,要引起共鳴更是孤掌難鳴地時候,一切就會變得沒有什麼。

  多麼悲慘?人類活了幾千幾百年,仍逃不過享受慾望與渴望權力這兩項的掌控。而活在弱肉強食的世界中,處於弱勢的人永遠沒有自保與反抗的權利,因為擁有權勢與武力的人總有要脅弱勢的手段來逼迫對方達成己方的慾望或目的。權要們關心地無非是己身最貼切地慾望與權力之追求,無權無勢的人們總是一再的被選擇性地忽略,似乎在台灣,只有大聲嚷嚷的人才值得獲得短暫地注視;在人們逐漸失去興趣、感到不耐煩時,這些事件也就如同可有可無地垃圾新聞被資訊大浪衝到天邊海角去了。

  如果,在這類似地事件剛開始的時候,有人能夠察覺並對婦女們提出警告,是否可以減少傷痛所付出的代價?

  如果,在這類似地事件剛開始的時候,男人們能本身有自覺地有責任的保護在他們身邊任何一位婦女的安全,是否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件?

  是哪裡出了問題,會讓人們都可不聞不問?是性別、教育、政治、民族性中的哪一點出了問題,大部分的人才可以默許、縱容、妥協這樣的事件發生在自己的國家上?真的很奇怪耶,奇怪讓我感到鬱悶跟難過,那是種好像、似乎除了當事人跟知情者之外的人們都不知在做什麼感覺。

  最詭異的是在過去我們所謂的義務教育似乎連『慰安婦』三個字都不曾在教科書上出現過。好像義務教育之所以為義務教育,目的只是在於填塞學生『應當』具備的知識,這些『不應當』具備的民族痛根本比不上『馬關條約』、『中法戰爭』、『八年抗戰』──那些離我們年代真的可以稱得上久遠的事件。

  我真覺的在各級高中小學教育中,可以試著提問學生對於『假如你的阿嬤是戰爭時期被迫接受不合理對待的慰安婦,你該提出怎樣實質有效的辦法來幫助她?』這個題目有何心得看法,而不是看一看就讓它過去,而讓發生的年代也跟我們的年代逐漸產生距離。

  我想,如果傷痛不被正視並且有尚可的方案得以緩和痛苦,那傷痛是永遠無法被撫平,不然如果再次遇到類似的事件,人們仍然會措手不及、不知如何應對地讓歷史一而再在而三地重演。似乎到最後我們只能無力地給予對方擁抱與逐漸空洞地安慰。

pul2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