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林婉萱 (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蘋果的滋味>---觀後感
看完這部片第一個感想是
,錢真的是如此的重要嗎? 劇中的描述著一個家庭裡的父親因為一場車禍,意外的獲得了一筆來自美國上校的賠償,使他們瞬間從一個貧困家庭轉變為村莊裏的大富人.其實這故事從頭到尾的反差很大. 一開始家人收到車禍通知時是如此的緊張,哭的西哩嘩啦的,到了醫院探視親人之後收到了一筆賠償費心情大變,表露出滿足表情. 由此可知在那時社會的階級貧富差距是如此的大. 我常在想,為何貧富差距會一天比一天嚴重呢?然後貧窮的人就該一直陷入在貧窮危機裡嗎? 而有錢人總是永遠可以高高在上的嘛?  我不認為這樣的情況應該一直循環下去,更不認為貧窮人家就該失去一些原本該屬於他們的權利,例如課堂上所提到的,高學費狀況, 沒錢就不用進大學.其實有時候我們太看重於一些金錢上的用途,為什麼一定要有錢才可以唸書呢?那有些家中處於經濟拮据的孩子是否就該每天關在家中,面對學校的大門不得其門而入.另一方面,一些生長於經濟狀況良好的家庭的孩子,家長花大把鈔票送他們到才藝班上課,培養成文武兼俱的孩子成為資優生,他們總是可以很順利的升學,甚至進入一流的大學裡就讀.其實由我看來,是因為金錢讓這兩種家庭的孩子差距越來越大.

在現在這個物價上漲的社會裡,人們處處斤斤計較,然後卻忽略了在社會的一些角落裡有些人貧困到連養活家人的經濟基礎都沒有正等待著別人身手幫助他們.他們也許不是因為自己懶於賺錢,可能是因為一些外在因素導致沒有工作能力只能孤獨的在那角落生活著.

再回到這部影片中來探討,當這家人收到賠償金後心情大變表現出開心的樣子,或許這筆錢在別人的眼裡只是雞毛蒜皮罷了,但對他們來說,是一筆他們從來見過的大數目,再從他們咬下人生中第一口蘋果的表情,我看到了笑容.其實他們要的並不多,只是想擁有一個能過得去的生活就好.而蘋果在一般人眼裡也許是吃到不想再吃的水果了,但在他們眼裡我看到了他們對蘋果無比的珍惜,因為他們平常根本沒有多餘的金錢去購買這些東西.這也讓我覺得,我們更應該要好好珍惜平常所擁有的東西,或許對我們來說沒什麼,但對於一些人來講很多東西是他們要花很多心力才可以得到的.

本校和李家同教授所設立的博幼基金會一直有合作,這是一個幫助弱勢家庭小朋友的基金會,每天都會有由大學生組成的課輔師資教導他們學習上的困難.博幼基金會秉持著「不能讓窮孩子落入永遠的貧困」的理念一直對這些弱勢家庭的孩子付出.曾經觀摩過教學,在基金會裡面很多都是有學習障礙的孩子,但是透過這些課輔老師的溝通,已經在教育路上漸漸步上軌道.基金會也深入山區幫助這些經濟貧困,結構功能不全的家庭.成效也有很大的迴響.透過這些經驗讓我知道了,貧窮家庭的孩子和一般人是一樣的,他們們能力並沒有比較差,只是缺乏了一些資源而已,那我們是否更應該要付出我們自己能力範圍所及的去幫助他們呢?另外,在我們的幫助以外,我覺得政府是否應該要設立一些完善的方案或者是適當的條款來保障那些家中沒能力支付學費的孩子,他們並沒有比別人差,所以他們不該為了一些因素然後無法就學.上天賦予我們眾多能力中,其中一項就是要我們幫助別人,用我們所學,所擁有的能力去幫助別人,然而也要常常看到別人生上的好,這樣才會了解到我們更需要付出些什麼.沒有錢,真的就什麼事情都別想要碰嘛?我並不認為是這樣的!

 

pul2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來沒聽過這部片子,當看到片頭圖畫時只覺得這部片子應該是一部很可愛逗趣的影片吧!不過在敘述著主角們的成長時不禁鼻酸了起來.

 

祥祥是一位八歲的小男孩,他患有嚴重的聽力障礙,發育嚴重遲緩,甚至在呼吸和吞嚥方面都有困難,連言語都無法表達.人們稱他為大象男孩”.但爸爸從來沒放棄過他.當他爸爸敘述著祥祥在三歲時即能自己插管時,我掉下眼淚了.在過去自己曾經歷過插管這種痛苦,所以更難體會到那時如此的不舒服,而祥祥還只是個三歲的孩子,他卻擁有那種勇氣去面對,我很佩服,當然也很不捨.不捨的是當其他同年齡的孩子正在幼稚園開心的上學玩遊戲時,他卻要忍受這種苦難.祥祥的學習能力其實很強,他總是對於所有事務感到興趣,很想開口問個仔細,但是礙於他的許多障礙,也只能比手畫腳讓外界了解到他的問題. 或許很多人總是覺得為何要學習,為何要花那麼多時間去明瞭許多事情,但是何不想想有些人因為天生一些因素而沒辦法學習,然而他們卻會盡自己所能讓自己從外界知道他的想法.祥祥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珊珊,一位患有重度小兒麻痺的女孩,從小跟著阿嬤住在海邊.因為他在做每個動作時總是要忍受著極大的疼痛,在復健之前無法自行站立總是攤在地面,所以大家稱他為機器人女孩”.他努力地學習站立及行走,很痛苦但卻總是自我鼓勵的喊著珊珊要加油”,她是一位多麼勇敢的孩子啊!當我聽到了他的哭喊聲時,也同樣感到不捨與難過.

 

另一方面,祥祥和珊珊的家人及那些輔導人員也是讓我非常敬佩的,因為他們也是需要很大的勇氣和耐心去帶領這些孩子,而他們所付出的心力是最發自內心的愛心與關懷.真的是天下父母心,誰會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受治療的折磨而哭泣,看在他們的眼裡我想他們應該都是心如刀割吧!

 

我們總是在很多時候沒有勇氣去面對眼前的難關,甚至對一切感到絕望.但只要換個角度去想,改變自己的心態,是可以克服的.總是覺得人真的是要經歷過一些事情才會珍惜生命,自己才會有所成長. 過去歷經一些意外導致必須承受身體上的痛苦.當時的我曾經一度非常悲觀的不知道未來該如何走下去,甚至是連面對鏡子看自己的勇氣都沒有.最後休學療養,雖然很捨不得同學,但卻也把休學當作是讓自己可以逃避外人的方法.病榻旁每天總是有很多人替我祈福禱告,同學們一字一句的鼓勵全部都收藏在心理,也為了不讓陪伴我的人難過,我只好最徹底的改變了自己的心態,由悲觀轉變成樂觀.直到現在,這種態度一直保存在我生活中.因為現在的我過的比以前快樂. 所以當看到大象男孩與機器人女孩的故事,讓我很有感觸,因為他們是用最真誠最樂觀的心去面對他們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或許有人覺得他們畸形,或者是覺得他們是多麼的可憐.但我覺得不應該用畸形和可憐來形容他們,因為他們像正常孩子般的進步成長,甚至對於他們的生命更加珍惜,我們應該要感到慶幸與開心,因為他們沒有讓自己處於低落的情緒裡. 這些孩子都是屬於熱愛生命的勇士,他們也出乎許多人意料之外的活下來了.生命應該是永遠屬於期待和希望的,在許多孩子的生命裡是擁有無限可開發的潛能.這也讓我想到之前所看的在黑暗中追夢裡的主角們,他們和祥祥,珊珊一樣,一直沒有放棄自己,所以當這群孩子正在為自己的生命所努力時,我們怎麼忍心去阻礙他們,袖手旁觀的看著他們呢?高中時曾經聽老師講過一句話一直讓我印象深刻: 生命會替自己找出路! 其實只要我們不放棄任何希望時,挫折與困難總是會安然度過的.

pul2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次知道「黑暗中追夢」這部紀錄片是在大一的時候,當時因為學校一系列的服務學習公益講座邀請到了影片中的主角馥華、及惠明盲校的同學到校分享經驗演出,因此知道了這些人的故事。馥華的作家夢、文貴的音樂夢、偉志的火車夢,他們三人都因為身體上的一些障礙導致在生活上有許多的不便,馥華甚至不行自己行動必須靠著輪椅生活,他的語言神經也受干擾而不行開口講話。她有一個作家夢,身體障礙並沒有打敗她,反而是她能作出許多動人的詩句,還記得當時的投影片秀出了一些她的作品,當時真的只有佩服吧! 馥華其實是個很愛笑的女孩,整場講座下來她都保持著笑容.有學生哭了.她卻安慰起我們,那種堅強真的是令人感到憐惜。
    偉志的火車夢
,在影片裡我們也看到了他堅持每天都要到平交道旁聆聽火車經過的聲音,偉志的媽媽知道自己兒子的夢想,也不辭辛勞的每天帶他到平交道那等待火車的經過.其實偉志在過去是個自閉兒童,我一直對自閉兒童的想法感到好奇,他們封閉自己,但他們的腦海裡到底隱藏著什麼呢?難道他們真的完全都不想和外界接觸嗎? 影片中的醫生有提到,其實這些小孩子有著一些可開發的潛力,就像偉志能背誦出幾年幾月幾日是星期幾.他也能靠著聽覺辨識出火車的班次.這些能力我們也許都做不到吧
    文貴的音樂夢也是一個讓人感動的片段,去年他來到學校演出時給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樂觀.他帶領著惠明盲校的孩子們站上午台演奏出許多動人的樂章,不知道他們的人也許會覺得他們就是一般正常人吧,絲毫看不出是一群盲生站在舞台上表演. 文貴擁有敏銳的音樂能力,他只要一聽過的歌曲便能彈奏出來,很難想像他沒辦法看到樂譜只能靠聽力感覺出每個音符。
    其實仔細想想
,他們和我們並沒有什麼不同,只是某些部分的殘缺而已,甚至在某些心靈層面上,他們比我們更成熟更樂觀.因為這些殘缺並沒有打敗他們,反而讓他們更加成長.其實我滿能體會他們的心情的,因為兩年前發生了場車禍,當時的傷勢全部發生在臉上,導致休學了一年.休養的那一年偶爾真的會自卑,甚至當時連照鏡子的勇氣都沒有.害怕別人問起原因,害怕自己的樣子回不來了.不過好險身旁的家人及朋友不斷的鼓勵,讓我感受到其實有很多人在陪我,然而現在的醫療技術如此的發達,經過了多次的美容技術,也讓我重拾了信心.這一路走來,感觸很多,自己的思想也成熟許多.懂的更加珍惜現在的自己以及身邊的人事物.不輕易擁有悲觀的想法,因為唯有樂觀才能度過眼前的一切困難.不管生命是如何,總有一天一定能走出挫折.就像是馥華.文貴.偉志一樣.他們的生命有些缺口,但完全不在意外人的眼光,走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還記得高中聽了老師的一句話:生命會替自己找出路. 一直很相信這句話,因為沒有一個人的生命會永遠充滿著黑暗,總有一天一定會有個出口在那等你,站在出口等著你的會是你的夢想.但前提是你得抱持著樂觀去面對一切.每個人都擁有夢想,影片中的三個人都有勇氣在黑暗中追尋自己的夢想了,那為何我們卻不行呢?

pul2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嬤的秘密這部紀錄片震撼了我們許多。其實以前對慰安婦的了解並不多,只知道是被日本人強迫帶去從事那些女性所不願意做的事情,然而也常在電視上看到許多阿嬤在螢光幕前控訴日本政府即要求賠償之類的活動,過去的我其實不會想要仔細去探討這些事物,然而自從看了這紀錄片後,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也讓我對他們更感到憐憫。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人誘拐許多台籍婦女到日本當慰安婦,紀錄片中的婆婆們都已經70歲左右了吧,回想起過去那段不願回首的日子,說著說著他們哭了,其實他們並沒有做錯什麼,錯就錯在當時的日本政府是如此的殘暴。正值青春年華的少女被騙去從事娼妓行為,對他們家人來講是如此的震撼以及難過,但對他們本身來看這無疑是一種摧殘他們生理及心理的武器吧,因為真的沒有人會自願去從事這些活動的。片中的婆婆們當時就是在被欺騙的環境下帶至日本及越南等地的,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片中的阿桃婆婆,那時的她只有18歲而已,在台灣的他是個很單純的女孩,平常在照相館幫人家煮飯,卻也被騙到日本。當她第一次接客後,下體不斷的流血,她既害怕又不知所措的跑去找當地的日本婆(或許就是負責管理他們的日本女人吧)日本婆對他說:這是正常的,沒關係以後就習慣了。這對於無知的女孩是件多麼殘忍的事情,但她還是得面對,因為他知道這一待就是要好幾十年了。她掀開肚子讓採訪人員拍攝傷口那個傷口好大好深的感覺,她說那是在防空演習的時候被炸彈炸到的,炸彈的外殼就從肚子切過去,從此留下永遠無法除去的傷口了。然而,婆婆們好勇敢,他們甚至帶領著採訪記者到當時的慰安所參觀,不過經過政府的改建,已成為慈善機構了。其實看在我的眼裡覺得這形成強烈對比,對於當時的女性來講那是一個地獄,如今卻已變成拯救社會貧窮的慈善機構了,是該說政府當局想要改變形象呢?抑或是想要掩飾過去這個眾多人在歷史上的傷痛呢?

許多婆婆在回來台灣後一直不敢嫁人或者是跟家中提起受騙事情,因為他們的想法認為這是一種恥辱也是一種丟臉的事情,所以有位婆婆一直沒有跟自己的先生訴說狀況,直到先生死後還是不知道她的過去。因為她害怕先生無法與他繼續共渡下半輩子,但我認為這是一種女性尊嚴被踩在腳底下的實例,畢竟婆婆們是被強迫的他們毫無機會可逃離那地獄。

阿桃婆婆的故事令我感到心酸,片中描述她的父母一直到死後皆不知道阿桃婆婆當時離開家鄉後的狀況,採訪人員帶婆婆到雙親的牌位前上香,當阿桃婆婆第一句話說出:對不起!的畫面,我掉下眼淚了!因為那是阿桃婆婆第一次踏進父母的靈位前,他一直認為自己很羞愧所以不配去祭拜父母。阿桃婆婆是個很堅強的女性,在過去的年代,慰安婦婆婆很想要替自己討回公道,但他們始終是躲在黑色布幕後發言,因為她們不想要透漏自己的身分認為很丟臉。而阿桃婆婆是第一位替慰安婦們站出來發言的女性,她勇敢的為其他人爭取權利,爭取一切應得的賠償,站在女性主義來看,她做到了替女性發聲的勇氣。

我認為他們都是值得被鼓勵及支持的,因為他們的人生遭遇到這些不幸,而這些不幸是多麼的不人道。現在是一個講求人權的社會,我們是有受過教育的人,所以就更應該知道那種公平社會是我們所需要追求的。其實我並不覺得他們的過去是丟臉,因為一切都是逼不得已的,要不是當初的經濟狀況不好,他們也不會想要替自己家中增添一筆收入、他們也不會被騙去外島做不想做的事情。還記得當天上課老師提到了娼妓的問題,聽完後感同身受。他們或許真的是因為經濟狀況所逼才會去從事此種行業,我們從來都沒有更深入的去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以及狀況,導致我們常會全盤否認他們的行為舉止。每個人都有令人憐憫的故事,
生活狀況還說得過去的我們,可以體會到他們當下在決定要陷下去的心情嗎?
我想或許不行,因為會做這樣的選擇應該是已經走到絕路了吧。

婆婆們的過去早已經被壓在歷史的最下面一層了,或許現在還有很多人想要替他們爭取應得的賠償,但在10年後20年後甚至更久之後,還會有人關心這個議題嗎? 這些婆婆們被遺忘在陰暗角落,幸好有些婦女團體的幫忙讓他們得以重新站起來面對鎂光燈,然後很有勇氣的要求日本人的賠償。她們的要求我認為一點都不違過,因為她們是用生命用身體的付出去慰勞那些日本兵所以一切的要求都是合理的,不應該被打壓或者是輕易的忽略這議題。

pul2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