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葉佳凌 (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2A   495410228 葉佳凌

蘋果的滋味

    「蘋果」在我們現代來說,是個常見又不引以為奇的水果。但五零年代時,一顆蘋果得來不易呢!黃春名的一部作品,用這樣象徵性的水果來描寫這時候的社會情景,道出對當時下層社會生活的辛苦,也把當時上下層階級的差異性表現得很清楚,隱約可了解當時社會總帶些不公平的現象。這部片也許描寫的是五零年代對人文社會的關懷,我想,故事延伸至今的社會,如果我們拿起放大鏡仔細看,一樣有這樣的事存在著,只是他們都站在黑暗的角落,需要我們多去關懷。

    阿發是家中唯一的生活支柱,可是一個不小心給雷格大衛的車給撞上了。這事可如一顆毛線球般,線越拉越長,將上校與我們引導至阿發的家裡,帶我們去尋找阿發的家人,告訴阿桂母子他們。這尋找途中,蜿曲的巷子裡如何找到阿發的房子呢?僅看這樣的環境,可曉而知阿發是個窮苦人家,加上雷格大衛見到他們的家人都不襟驚嘆,這家庭共五個孩子,其中一女是啞巴,全靠一個男人養,阿發在家的重要性可是很大的。接著,雷格大衛說英語語言不易溝通,所以帶著為翻譯衛兵在身邊,這已經算是一個語言代溝了,但緊接著阿發的老婆阿桂只會說台語不鞍國語,需要大女兒代為翻譯,這又是第二層性語言代溝;看看影片,再看看自己是位英文係的學生,五零年代不會有英文系的學生,不會有很多既會聽懂台語和又會英語的學生。傳達給我的觀點中,這樣語言的不普遍也代表著當時教育不齊全的現象。

    提到教育的不完善,就讓我聯想到阿桂的孩子阿吉,沒有錢交代辦費,在公訓時間被老師罰站,會給孩子的印象是沒有錢而被罰,好像沒有錢可以交就該被受罰,老師似乎也沒想到關心學生家庭狀況,這樣的教育下,會給孩子心靈上的受傷外,還帶來之後孩子的觀念錯誤。在被罰的時候,姊姊阿珠忙著把弟弟們招集回來,想帶著他們去看受傷的爸爸,在學校找弟弟這件瑣碎的事,也在再暗示家裡孩子多要養,生活艱辛之感。

    雷格大衛的車子,載著阿發一家人,看影片很投入的我,目光也跟著他們上了車,孩子很高興的作上了洋車,還很得意洋洋的向外面的同學們揮手、辦鬼臉,一點兒也不像是父親斷了隻腳、家裡面臨經濟大恐慌那樣難過。可見漴洋媚外的心態。白色的醫院,像是把他們一家帶入仙境一樣,裡面的人穿西裝打領帶,護士更如白衣天使般,顯然他們的外貌衣著與這裡格格不入,劇情到了這裡,才點醒我,發現上下層差異性過大,當時他們這樣的「死老百姓」很難有機會進入醫院。

      在故事結尾,阿發的重傷反而帶來家人的幸福,遇到善良負責的雷格大衛給他們2萬元美金,使阿桂鬆了口氣,這大概是所謂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吧!雷格大衛帶來的三明治、汽水、蘋果等食物給阿發一家,大家看到了都把阿發腳痛的是擺一邊,阿發也只好露出既欣慰又尷尬的表情。當拿到蘋果時,大家大口咬下蘋果那清脆的聲音,他們每個人都流露著滿足的表情,令我印象深刻。悲喜兩面的故事,寫實地呈現當時社會的辛苦,也給我一個「知足常樂」的寫照。

pul2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黑暗之光影片心得

         1999年的影片讓我看到李康宜和范植偉那剛出到青澀演員的模樣。在這【黑暗之光】中,由他們去詮釋阿平和康宜這兩個重要的腳色。阿平和康宜兩個人在基隆認識;一個人來到新的環境,而另一個人是回故鄉,再來和回交錯的他們,帶給我感覺是互不相干的兩個影子卻在黑暗平凡的角落中點燃一燭光,如點燃一個小故事似的,想訴說著他們心靈深處的希望。

        這部片以寫實的手法拍攝,所以不會讓觀眾感覺太大的距離感,可想而知,寫實的影片中,總會表達的是對社會的關懷。康宜的父親是位盲人,在盲人院裡工作按摩,片段中,他要女兒帶他到台北的地下街,因為那裡曾有一段他無法忘懷的回憶,他是最直接活在黑暗中的人,但康宜的父親不也跟他一樣,也想為自己的黑暗中點燃一燭光,也懷抱著一絲絲的希冀?當然,我也慢慢發現,康宜在其他細碎的情結中,在家中幫父親仔細的擦藥;在盲人院裡與盲人們吃飯等,充滿社會關懷影象,透露出他們實實在在努力生活的精神。

        一位年輕、對未來充滿期盼的小女生,康宜回到了他的家,到了一個死氣沉沉的小角落,滿是灰塵、滿是小混混的地方。他從外面回來,看得出他跟大家的不同。他在與人的對話中,總用兇巴巴的語氣對弟弟或對外人,我在猜想­­­­-也許是因為它跟大家那麼的不同,在言語上他總用凶巴巴的話語來保護自己、或想為自己保留什麼吧!由小事來舉例:跟弟弟阿基說話時,阿基鬧著姊姊說:「姊姊fall in love!」康宜就會馬上反駁或迂迴幾句;兒時玩伴吵著根康宜說康宜該回到身邊,康宜就是他女朋友,但康宜已經不是那個小時候的她,所以他要保護自己、他要去掙脫,康宜用凶狠的言語斥訴他,甚至打架。剛開始看影片時,總覺得康宜這女孩未免也太兇了吧!何不溫柔一點說話呢?可是當我看到最後才知道,他的環境需要他用這樣的語氣去表達自己。可能覺得自己也是女生,將心比心之下,在那樣環境中,需要很多的耐心與勇氣去面對週遭的每一個環節,漸漸的覺得康宜是個勇敢的女孩子。

       接下來…,又有誰能預測生和死,康宜面對的是阿平突如其來的死,緊接著又是他爸爸離開人世的死訊。面對死亡的心情,要很堅強…。文章寫到這,連我都不禁鼻酸了起來,親人的離開,那種痛心又有誰可以一起分擔?曇花一現的愛情,似乎不附合年輕少女所以期盼的那像浪漫。最後的結局很弔詭,但經理解過後,最令我喜歡的片段就是導演安排的這段結局。他點出黑暗之光的主題,故事全部以悲劇收場,卻用阿平和父親回到家的小片段及拍全家照作句點。這故事結局如星辰的殞落般,只留下劃過的痕跡,是那曾經期待的美好。

pul2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黑暗中追夢】 心得分享        

2A  495410228 葉佳凌

    三位無邪的臉龐讓我印象深刻至此。雖然此部片短短一個小時,卻包含了人生無限的可能。用我們的眼睛,張大仔細去觀察社會上的每個角落,也許在外人眼中,他們是在黑暗的角落中生活的一群,但在我眼中他們像是住在太陽底下的小天使,老天很眷顧他們,也許他們有些不方便,卻又贈予他們不同於常人的天賦,天賦是他們的一對翅膀,帶他們往自己的夢想前進。他們沒有對自己的生命灰心,反而比我們正常人還要認真看待自己,比我們對自己的生命更於熱情,這是我們所不能及的。他們沒辦法像我們一樣,擁有一雙眼睛去看這世界的五顏六色,但他們能用心眼去探索人生的光亮。

    多重殘障的孩子,文貴、偉志、馥華是這部片的受訪者,他們各有一個自己的夢;文貴如同小小音樂家般,能夠在聽過一首曲子後,用不同的樂器去演奏,雖然他全盲加上重度智障,可他那伶俐的耳朵卻可辨出音樂的細節,令我讚嘆不已。是不是一個人,全盲了,完全看不到了,以至於能夠專注於聆聽,所以才造就了這樣異於常人的才能嗎?常覺得老天好像很公平的,知道他們有所不便,所以給他們長才;知道我們完好無缺,所以讓潘朵拉打開人性本惡的盒子,給我們重重誘惑、慾望…等。

    欣賞馥華的善良,自己雖成了殘障的人,但心卻不殘,知道有跟自己一樣需要幫忙的人,她同樣也會去鼓勵對方努力活下去,那是一種「同理心」,是多麼難能可貴的啊!他也運用了自己的文學能力,道出一首首美妙的詩句。人是種很奇妙的動物,碰到了挫折能夠激發出潛能,但又不是沒個人都有辦法被激發,因為這必須要有對自己的信念才能維持或開發,如同貝多芬晚期失聰,卻寫出熱血沸騰的生命交響曲;又如梵谷,用那狂熱而不可抑制的創作激情,有如烈火焚燒著他的內心,創作出「向日葵」、「星夜」等代表作,在割耳後,作出最後的繪畫-「麥田群鴨」。

    其實他們能夠這樣發展自己,也是因為他們身旁的人們,他們的父母、老師、義工們,甚至到這個社會,一定是付出了很多的愛在他們身上,所以他們可以在自己喜歡的項目上發展活耀。可以想像那種背後的辛勞,如砌一間房的磚塊層層疊起,才造出一棟漂亮的屋子,這屋內塞滿了無數顆愛心。看完這部短片,讓我有不少感觸,同樣都是人,我們是那麼的完好,在生活中我們總是不滿足或是抱怨著,跟他們比起來,真是小巫見大巫。該向他們好好學習對生命的態度,好好體會自己週遭的事物,每分每秒都值得珍惜與學習。

pul2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稻草人】心得

述說台灣日治殖民時期人民的生活---【稻草人】。片中對話帶來陣陣幽默,在看的我都忍不住大笑了起來。但在大笑之餘,了解到影片透露出台灣人民當時生活的困苦,與殖民政策下台灣人民的悲嘆。無聲的稻草人無法趕走稻田裡的烏鴉,農民總可望成收成多一點,可望自己能有好的三餐,飽滿的米飯是他們所夢寐以求的。

看過影片後的我,讓我想起外公外婆在我小的時候,用餐時,總說著他們那時候艱辛的生活,要我們孩子懂得知足。外公外婆說,當時日兵會定期來家裡檢查有無藏米糧或雞、鴨類的東西;如果被查到的話,東西都會被拿走。所以他們都藏在地板下的小櫃子,平時上學的便當,最豐盛的則是梅干扣肉配米飯,因此到現在,外婆現在每星期一定有一次作梅干扣肉來吃,這已成為他的習慣呢!此外在影片中,很明顯的看出當時日軍官在台灣是那麼的有威權,不管在學校在街上,都有他們的影子,同時他們也在皇民化運動的重要角色,就如:警察教導陳濶嘴那村的人作防空演習;表揚撿到炸彈碎片的孩子等。雖然日警們對當時台灣人士以殖民統治的態度來對待,但問起老一輩的人時,他們總會懷唸那時期,因為他們簡單的生活與治安,「那時候的治安比現在好太多啦!」「那時候連一匹牛掉入水溝裡都會上報。」-爺爺這樣告訴我。跟故事中對照,卻有相同味道之處,當時孩子們生活艱苦,所以性格簡易樸實,且生活環境單純,在影片中他們所說出來的話或做出來的事都會讓人噗嗤一笑,可愛極了! 就例如:有一晚,家中燒一條魚請地主吃飯,孩子們都在外面悄悄的看,當日本警察要翻魚時,孩子卻大哭了起來;上完課後,孩子剪了一片炸彈碎片去給日本警察還很高興地拿了獎品回來…等。

這部片中我最喜歡的一段劇情是影片後半段,一顆炸彈叮咚掉的了下來,成了戲內和戲外的焦點,也是。它是否會爆炸?連觀眾都想知道爆炸了會劇情會演變如何。於是陳發一家大小知道炸彈不會爆炸,便開開心心的抱著這顆炸彈回去給日本警察,等著領取豐盛的生活用品,一路上把炸彈當成寶物,用推車推著,而且還怕別人偷走,這是個矛盾的事情,炸彈是個危險的物品,照理說是應該小心處理掉而不是小心保存,拿到的村民竟非常高興的拿著,而且還和日本警長一起去拍照,而主角是一顆超大的─炸彈。當時看到的旁人無不驚慌,在橋上的路人嚇得雞飛狗跳,在攝影館裡面的顧客馬上都飛奔出來,更何況看到的軍長拿起槍威脅陳發一夥人離開,引起的反應都很激烈,因為這樣又增添不少笑料。令我會心一笑的是-----炸彈竟然在海裡爆炸了,點綴了故事情節,給了我一個驚喜;海裡的魚兒都炸死了,魚兒成了陳闊嘴們帶回家的戰利品,他們沒白拿這顆炸彈,彷彿這顆炸彈到作後還是有利用價值似的。

仔細回想整部片的架構,能感受到戲劇的張力,劇情高低起伏,角色鮮明,表達的出的主旨也易理解,風格正如白居易的詩句那般平易近人,老嫗能解。能從中了解到農民當時的煩惱,台灣人當初窮苦,所以配合著當時的皇民化運動,一方面受日人壓榨耶方面只要配合皇民化運動待遇就會比較好。農民既是在殖民生活中苦中作樂,也是在適應那種日人文化和台灣人文化間的矛盾。

pul2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黑暗中追夢】 心得分享        

2A  495410228 葉佳凌

    三位無邪的臉龐讓我印象深刻至此。雖然此部片短短一個小時,卻包含了人生無限的可能。用我們的眼睛,張大仔細去觀察社會上的每個角落,也許在外人眼中,他們是在黑暗的角落中生活的一群,但在我眼中他們像是住在太陽底下的小天使,老天很眷顧他們,也許他們有些不方便,卻又贈予他們不同於常人的天賦,天賦是他們的一對翅膀,帶他們往自己的夢想前進。他們沒有對自己的生命灰心,反而比我們正常人還要認真看待自己,比我們對自己的生命更於熱情,這是我們所不能及的。他們沒辦法像我們一樣,擁有一雙眼睛去看這世界的五顏六色,但他們能用心眼去探索人生的光亮。

    多重殘障的孩子,文貴、偉志、馥華是這部片的受訪者,他們各有一個自己的夢;文貴如同小小音樂家般,能夠在聽過一首曲子後,用不同的樂器去演奏,雖然他全盲加上重度智障,可他那伶俐的耳朵卻可辨出音樂的細節,令我讚嘆不已。是不是一個人,全盲了,完全看不到了,以至於能夠專注於聆聽,所以才造就了這樣異於常人的才能嗎?常覺得老天好像很公平的,知道他們有所不便,所以給他們長才;知道我們完好無缺,所以讓潘朵拉打開人性本惡的盒子,給我們重重誘惑、慾望…等。

    欣賞馥華的善良,自己雖成了殘障的人,但心卻不殘,知道有跟自己一樣需要幫忙的人,她同樣也會去鼓勵對方努力活下去,那是一種「同理心」,是多麼難能可貴的啊!他也運用了自己的文學能力,道出一首首美妙的詩句。人是種很奇妙的動物,碰到了挫折能夠激發出潛能,但又不是沒個人都有辦法被激發,因為這必須要有對自己的信念才能維持或開發,如同貝多芬晚期失聰,卻寫出熱血沸騰的生命交響曲;又如梵谷,用那狂熱而不可抑制的創作激情,有如烈火焚燒著他的內心,創作出「向日葵」、「星夜」等代表作,在割耳後,作出最後的繪畫-「麥田群鴨」。

    其實他們能夠這樣發展自己,也是因為他們身旁的人們,他們的父母、老師、義工們,甚至到這個社會,一定是付出了很多的愛在他們身上,所以他們可以在自己喜歡的項目上發展活耀。可以想像那種背後的辛勞,如砌一間房的磚塊層層疊起,才造出一棟漂亮的屋子,這屋內塞滿了無數顆愛心。看完這部短片,讓我有不少感觸,同樣都是人,我們是那麼的完好,在生活中我們總是不滿足或是抱怨著,跟他們比起來,真是小巫見大巫。該向他們好好學習對生命的態度,好好體會自己週遭的事物,每分每秒都值得珍惜與學習。

pul2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