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吳秀敏 (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在觀看<熱帶魚>這部影片時,不論是我還是班上的同學都是笑聲不斷,但我在看完這部影片後,不禁從心中浮出一個想法,現今的台灣社會是否還像片中所描繪出來的一樣?還是那樣的純樸?

    在影片一開始時,阿明是個即將面對聯考的考生,而他卻完全沒有心思在準備考試上頭,反而是和同學一起去網咖打電動,電影中所呈現出來的和當今社會的現象很像,只是背景不同,因為現在的學生很聰明,他們知道不管他們考的多爛都有學校可以念;而我暗自揣測阿強的心態,我想應該是對未來的不確定吧,他知道要有未來只能讀書,但他或許不知道他想要有什麼樣的未來。

    在他和那個阿弟一起被綁架後,故事在此轉折,阿明並沒有急著想要求救,或許他認為這反而是個可以逃避聯考的一個機會,如果是我,我也想要這樣,我也不想聯考;只不過我不想要經過被綁架這個事件,畢竟現今社會不像以前那樣純樸,哪有可能像片中的那個綁匪那樣好心,還督促阿明讀書,幫他借書,幫他找老師,還帶他出海去玩,只不過我想故事中的主人翁怎麼樣也沒想到,原本以為可以不用讀書的,卻因為綁匪認為聯考在當時實屬一件重大的事情,所以反而希望阿明讀書;不過相反的,對照片中綁匪的妹妹想讀書,卻因為可能要幫助家裡頭的家計不能讀書,但在現今的台灣社會男女不平等的現象已幾乎沒有,不管男的女的個個都是父母手中的寶,想讓他們讀書都來不及了,應該是只怕孩子們不讀書吧,我想如果片中那綁匪的妹妹如果知道在未來的社會會是這般的樣子,她一定很想生在此時吧!

    所以我認為這部電影可以看作是與現今台灣社會變遷的對照,電影中所呈現出來的情景,不管是人、事、物就是那樣的純真、自然、沒有心機的,就像是現在處於台灣的人們所想要擁有的社會吧,像是一個已逝去的夢,就像是最後那隻熱帶魚優游在城市高樓大廈中的情景一般,可以想像,但是遙不可及……

pul2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完這部紀錄片我的第一個想法是:假如當我是真正擁有像祥祥或珊珊這樣的孩子時,我能像祥祥的爸爸或是珊珊的阿嬤這樣對他們不離不棄嗎?

    在觀看大象男孩這部份影片時,我注意到祥祥所居住的環境,突然有了很鮮明的印象,因為他所居住的社區就在我家附近,說實在的,在以往看影片或紀錄片時,通常覺得片中主角的故事或經歷不是在自己身邊發生的,所以在看完影片後沒有什麼太大的感觸;但是在看祥祥的故事時我受了很大的震撼,因為我們都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而我們的距離又是那麼的相近,但是我們的生活是有著那樣大的差異,祥祥的爸爸必須每天爲生活奔波,祥祥的阿嬤雖已老邁但還是得照顧祥祥,而祥祥雖然只是個小孩,卻得忍受身體不適的折磨;而我好手好腳、吃的不用煩惱、上學不用煩惱,相較之下我真是幸福太多了,有時還身在福中不知福,還常常跟爸爸媽媽要零用錢買東買西的。另一件在影片中看到,而且很佩服祥祥的是事情是祥祥勇於嘗試、不願輕易放棄的精神,在祥祥要到醫院去接受治療時,祥祥一直試著要去跟其他的小朋友玩,但是別的小朋友可能覺得祥祥長的很奇怪,就把祥祥伸出的友誼之手撥開了,甚至有的時候是小朋友的家長把他們拉開,好像祥祥身上有病似的,但也許是祥祥不懂吧,或是說祥祥他的心事寬容的,就算別人對他這樣,他還是願意把它的手伸出來,想跟他們握手,看到這一幕的我實在是忍不住鼻酸,想想我小時候在讀小學時,我們學校有啟智班的同學,那時候的我覺得他們很可怕,因為他們總是在下課時到處亂跑,看到人就追就打,現在想想,他們或許只是像祥祥一樣,他們想跟我們一起玩,只是不知道怎麼正確的表達而已。

    在第二個故事中機器女孩-珊珊的故事也是令我感觸許多,當我看到珊珊爲練習走路而讓她的腳痛時,她並不是像其他的孩子會有的情緒是耍賴不練習了,而是一邊留著眼淚,一邊對著自己說:「珊珊加油,我要加油。」,當我看到這裡時,我的眼淚就像水龍頭開了一樣,淚水嘩啦嘩啦的留個不停,我想珊珊是個才幾歲的孩子而已就有這般驚人的意志力,為了要讓自己能夠走路,就算痛,也要走。一開始,珊珊的媽媽是離她而去的,可能是一開始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吧,一個特別的孩子,如果是相同的事發生在我身上,我可能也不知道也怎麼辦吧;我想一定是上天看到了珊珊如此的努力,祂幫珊珊把媽媽找了回來,我想有了媽媽跟珊珊一起練習,珊珊一定會很快就能自己走路了。

pul2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青春祭-綠島政治犯的故事

觀看這部影片到一半時,我的印象中浮起了這麼一位人物,他有一張相片在我鄉下爺爺家,相片中主人翁的頭髮斑白,坐著輪椅……

看完這部影片的當天晚上,我向爸爸詢問起這個人,爸爸說這個人算是我們家的遠親,論輩分上來說我要叫他一聲叔公,在我小的時候還曾被他抱過呢!爸爸接著敘說起這位叔公的故事。這位叔公叫黃紀南,他在年輕時曾被抓進去綠島關過,原因再當時他和一位名叫廖文毅的人一起鼓吹台灣獨立,爸爸說他前前後後被抓到綠島關了許多次,最後一次被關出來的時候已經是六、七十歲的老人了,被關出來以後,叔公自己一個人住,由爸爸的表哥照顧他,所以在相片中的另一個和叔公合照的人便是爸爸的表哥,「那他沒有小孩嗎?」我問,爸爸說都往國外發展了,但他的太太在後來有回來照顧他。

說到這我回想起這部影片的內容,影片中也曾是被抓進去關過的一個人說:「因為他一個人,讓很多人不快樂。」叔公所遭遇到的情形也是,因為他是當時社會中所謂的政治犯,所以當他的子女,想要在台灣找工作是困難的,爸爸說叔公有一位女兒,在當時已考上一個航空公司的空姐資格,但當她的資料上寫著她的父親是黃紀南時,她便丟了這份工作,以至於叔公的子女大部分在國外發展,但誰會想要在異國落地生根,這不是叔公的錯,也不是那位當事者的錯,是當時政府的錯,他們怎麼會想要他們的家人或是朋友受到連累,他們甚至都不了解他們當時犯了什麼罪就被抓進去關。叔公也像是影片中那些敘述者所說的一樣,他們進去以後都要勞動,甚至被打被刑求,爸爸說叔公被關出來的時候,腳都不行了,因為在裡面都被打,出來以後身體也不行了。

就如同這部影片的片名-青春祭,這些政治犯在綠島上獻出了他們的青春,不是像現下的年輕人,能夠自由的閱讀、出去旅遊、做任何想做的事,揮灑他或她的青春,而是在那個孤立的島上,過著不自由的生活,不能自由的閱讀,無法工作,無法學習,只因為他們做了認為當時對台灣是好的事情,這應該也算是一件他們唯一曾揮灑的青春吧,但卻是一段被禁錮的青春。

pul2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黑暗中追夢

這次我第二次看這一部紀錄片,還記得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時是在高中,看完這部電影以後哭的很慘,但在內心沒有多大的感觸,只是單純的覺的影片中的主角很可憐;但在第二次在看完這部影片時,內心波濤洶湧,對於這部紀錄片有了一些不一樣的感想。

在文貴的音樂夢的段影片中,文貴不只拉得一手好小提琴,我對文貴彈琴的技巧也實在是佩服不已,但要說是佩服不如說是羨慕,因為我有學過鋼琴,但因為是斷斷續續的學,所以我彈奏鋼琴的技巧不是很好,,如果我想要彈的跟文貴一樣好的話,我可能還要花上個三、五年的時間,每天不停的練習,我的鋼琴的彈奏能力才能達到像文貴一樣的程度。我想音樂是上天送給文貴的禮物,就像是俗話說的:『老天關了你的一扇窗,必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雖然他的智力不如他人,不過我相信他在音樂的這片領域中是優於很多人的。

在第二段-偉智的火車夢-這段影片中,偉智能夠藉由火車經過鐵軌的聲音辨別火車,以及從搖錄音帶就能辨別是哪一首歌曲,這些能力都是讓人感到驚訝的。但讓我感觸較深的一幕是他和弟弟,一人吹長笛,一人彈著電子琴,在餐廳彈奏音樂的情形;目前社會上很多人都覺得身障者的工作能力是比較低的,除了到專門為他們提供工作機會的機構,他們在社會中想要找到一份工作的機會其實不高,但我看到了這一幕我很感動,我想就算他們以後就算比較難找工作,他們也能靠著他們對音樂的才能,找到屬於他們的一片天。

而在三段影片中,在我內心起了最大波瀾的是第三段,馥華的故事。影片中的旁白稱她為「台灣的海倫凱勒」,我覺得這個稱號真是不為過,因為她不能看、不能聽、不能說、也不能寫,但她仍渴望與外界溝通,就跟<潛水鐘與蝴蝶>這本書的作者一樣,她用她的耳朵、眼睛與外界搭起了溝通的橋樑。而其中最讓我鼻酸的一幕是,她想要上學,卻因為無法通過入學考試,而沒辦法進入大學讀書,反觀是現在一般的大學生,隨隨便便的去考試,就隨隨便便考個十八分就有學校可以念,想到這裡我自己也是要好好反省,想較於馥華因身體的不方便,對於可以去上學,那是一件多麼令她欣喜的事,而且仍然努力不懈的想要得到更多的學問,而我四肢健全,更應該要加倍的努力向馥華看齊。

對於這部紀錄片的綜合心得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出生到這世界上的人都有他自己獨特的價值,不會因為一個人身上有了殘缺便是不幸,若將此看作上天給予這個人的試煉,那麼影片中三位主人翁都通過了這殘酷的試驗,而得到了豐美的果實。

pul2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