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稻草人

忽然間想起一句話:「台灣的歷史事一不悲情統治史。」從接受到的教育知識,了解我國的歷史來龍去脈,尤其在他國統治之下的悲情史。悲情曾經是台灣的主調,生活在這年代的台灣人民,淪落在日本人的手中,任其摧殘,任由他們宰割,深刻的表達了身為殖民地人民的無奈。

這部影片的背景以日據時代為主軸,他的一開場白其實就可讓人注意到許多小細節之處,也可感受到當時人們無奈的心情。上戰場、為國效力的精神,固然沒錯,但在那時候的民族身分是什麼呢?我們是台灣人?是日本人國民?是山番?我們為誰效力呢?而我們是誰?我想這問題還存在多數人的心中吧!在那時的年代,位階分化的十分清楚,被日軍統治下的台人,顯得十分的渺小,處於裡外不是人的窘迫處境(日本人視之為二流國民,中國人有不承認台灣人是中國人),而在戰場上雖有死有傷,但在一段激情戲當中,我們仍可看到「生命」的產出,似乎暗示著即使過著被打壓的日子,但那種番薯生生不息的精神仍存在著。

在當時皇民化下的一些制度,會感到無情的苛刻與嘲諷,阿發和闊嘴之所以可以不用去當兵,是因為他們懂得去諂媚那些大人們,但他們都逃不過當時那種現實的掙扎,一方面想要生活,另一方面又要跟自己的良心在那邊掙扎,真是無奈阿!種了大半輩子的田,在他人決定之下將改建糖廠;養了長久時間的牛,也是唯一代步工具的牛,在一張徵收的狀令之下,被帶走去做高位階層享用的牛罐頭或美食。種田、養牛,都是自己應盡的「義務」,真是充滿無限的嘲弄!對我家來說,因為曾經也有養牛種田,但老一輩的人認為牛是在為他們辛勤付出,應被尊敬的,所以在我家,我們是不吃牛肉的,牛是不可褻瀆的。在長輩的談笑之間,訴說著彼此過往的兒時年代,曾聽阿嬤說過,在比他們更老的世代過的生活比他們更潦倒,所以對待人的方式更嚴苛,阿嬤是以童養媳的身分嫁進來的,進來就是要這家勞心勞力付出一切,種田、做家事、傳宗接代、侍奉公婆,一家大小事務都承擔在她單薄的身子上,三不五時還得忍受操日語公婆的辱罵,在那時還有所謂的空襲,都要趕快找地方躲,十分狼狽,阿嬤說每次看到飛機或聽到說日語的「大人」,就魂不守舍,整天提心吊膽,那時吃的也苦哈哈,有蕃薯吃就很不錯了。

而日本人對我家族來說算有一點過節,當時的人普遍過的是苦日子,曾有幾家是當是算不錯的家族,但就是有人看不過去,反而向當時的大人告密說我們家某某人是漢奸,造成天大的誤會,但也挽回不了一條無辜的性命,聽阿嬤說那時的大人是私自動用私刑的,將人抓進竹林裡行刑,這消息對當時的人莫不對日人產生不平的心態,值得安慰的昰,那位告密者最後也沒好下場。

這部影片雖以黑色幽默手法來表達,看似輕鬆詼諧,卻也透露出許多辛酸,其中一段劇情描敘為了要得到學校發的獎賞,當時的人因此同意小孩改取日本名,民族本位精神頓時失去了意義,另外只是一小鐵片,將鐵片交給老師即獲得到老師大力的讚賞,藉此發揚日本天皇精神的可貴,老實說,這樣的舉動很虛假,不禁讓人回憶起中國當時大煉鋼的浩劫,普通的鍋碗瓢盆怎麼能製造出質佳的器具呢?曾經也讀過吳濁流的「亞細亞的孤兒」,這書中創造出孤兒一事賴具體呈現台灣人的歷史命運,戰後台灣「回歸」中國的「屈析、艱難」過程,也由於中國的內戰、分裂、最終台灣又長期脫離中國本部而發展,這都事談灣人共傭有的集體記憶及嚐過的歷史苦情,即使台灣後來經歷了經濟奇蹟、解嚴、民主選舉、政黨輪替,這些歷史仍一直深埋在許多台灣人記憶深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ul2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