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魚》

  蘋果的滋味,描寫當時社會崇洋的風氣,我覺得全劇重點&高潮就在於,當阿發和老婆知道美國將軍給他們的巨額賠償,以及將小女兒送到美國讀書之後,對將軍的態度完全轉變,從抱怨變得必恭必敬,從倒楣被撞,到幸運撞倒他的是美國將軍。

  一開始看到陳玉勳導演的熱帶魚,以為會像蘋果的滋味那樣,被綁架的阿明,聯考分數會因為這理由,而給予加分,因此考上好學校。結果沒有,本片的想像力並沒有運用在這裡,而是將每個角色,每個人的行為,都親切化了,就算有人在做壞事,也讓人會心一笑。劇中,我想最正常的人應該就是阿珠了吧,曾受過傷的她,不多話,只故做著自己分內的事。阿珠相信海裡有熱帶魚,但是幻想曾經破滅。在某一次淹水,家裡意外出現一隻熱帶魚,而其中一幕是阿珠坐在浴缸裡,手裡捧著一罐裝水的玻璃瓶,靜靜看著裡頭的熱帶魚。這一幕,我自己的解讀是,夢想再怎麼遙不可及,就某種程度上來說,還是有實現可能性。可惜,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做夢就的次數就越來越小,夢的內容也越來越小。同樣在《最遙遠的距離》一幕中,穿著潛水裝,在公路上乾游的心理醫生,當時林靖傑導演來靜宜演講,我有去聽,他說一位40多歲的經理看到這一幕,一直落淚、一直落淚。有時後,不得不扮演不是自己的樣子,就算在苦在累,你還是得演,對於出社會多年的那位經理,看到這幕乾划水的景象,感觸很深。兩者,都是因為年齡增長,經過歷練,改變了自己。

  另外,本片充斥著很多社會上的諷刺、次文化的描述,例如:郎姑在新聞一直報導阿明被綁架的事件,雖然在片中它像是一個旁白,但搬到現實的螢幕上來看,現在的傳播媒體,確實會徹底追逐一些不必要的資訊。之前在某新聞台看見,斗大的標題key在螢幕上,馬上任第15天,…..” 我覺得很不必要,那用意在哪?又有什麼意義?另外一個例子就是陳幸妤因被記者跟了好幾天而對鏡頭發怒的事件。沒有用的資訊,或反覆的政治新聞,我覺得可以降到最低。與其歸究在民眾口味越來越重,不如說是職業道德問題。整體而言,熱帶魚用詼諧的方式,呈現社會不雅的一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ul2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