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心得一:大象男孩與機器女孩

 

在課堂上觀賞這部影片的同時,我的心情起伏和上半學期觀賞「黑暗中追夢」一部片是相同感受的。這兩部片子很相似,由其片中孩子們幾乎都是患有先天疾病的障礙。我的雙眼仍然又再次泛淚了,只不過這次的感受比上次更加強烈,因為男主角和女主角都還是年紀很小的孩子而已,然而他們卻承受與一般健康身心狀態正常情況的孩子所不能比的身體上的痛苦。

首先是被稱為大象男孩的祥祥,他所患的疾病是我認為非常異常特殊且複雜的病症。他在吞嚥、進食和呼吸等生理因素上有相當大的困難,這應該是很特殊且少見的先天疾病案例。一般人若患有其中一項疾病困難就得應付許多,何況是他這種有多種疾病困難夾雜的例子。雖然如此,祥祥是很特別的孩子,他一定知道他自己與一般小孩不同但他卻嘻嘻笑著並且活蹦亂跳地衝著。更厲害的是,祥祥會自己插管,儘管那會令他感到疼痛。這樣少數的病情例子也使手術在醫學上頗有困難。再來談到祥祥的父親,他是最辛苦的一位。由於家庭經濟窘困,早年母親因生下祥祥即離家,結果獨自剩下爸爸面對祥祥這樣一個兒子,自己也靠著做工賺錢,以這樣微薄的薪水還要擔負祥祥醫療的費用,為人又憨厚古意,祥祥父親自始自終沒放棄他的孩子就是最偉大的父愛了。這證明了單獨一面的父愛或母愛都有其平等存在的事實,祥祥父親就是一例。

至於被稱為機器女孩的珊珊,我覺得她是個長相討喜及可愛的女孩。她的重度下身肢體麻痺使她盤腿坐立即已非常困難,更別說在做站立復健時,我們能體會她雙腳不聽使喚卻要學會一步步跨出的疼痛。珊珊會哭的原因可能歸因於為何她與生俱來不能如同正常人走路,抑或抱著發洩的情緒心想練習好痛苦能否不練習這樣的心情吧。我印象中珊珊是被媽媽拋棄的,如同祥祥的例子都是母親一方先放棄孩子,幸好父親一方的奶奶沒棄她於不管,反而與珊珊建立感情濃厚的祖孫情。

根據商業週刊網站,台灣平均23就有一人是身心障礙者,然而由於台灣高度歧視的價值觀和不全的社福制度造成99.8%障礙兒被迫送到國外收養,而且大都在海外找到生活自信的快樂與歸宿。我心想,對台灣父母而言,產下障礙兒雖然是沉重的負擔,但大部分父母背負不起承擔養育障礙兒的責任幾乎都選擇放棄,與國外接受認養障礙兒人士比較之下,卻缺乏了面對這些殘缺小生命勇敢的責任。這是我國在障礙人口制度上仍待大幅改進的地方。

以上,雖然紀錄片拍攝已有一段時間,希望大象男孩祥祥未來在疾病上有進步的空間並且可以上特殊學校學習,也願祥祥父親陪他一路克服困難的決心能繼續堅持下去;另外,希望小女孩珊珊能繼續加油,拿出更堅強的勇氣做腳部復健,有朝一日一定可以學會自己站立然後上課學習。即使對他們這種年紀而言,承受與面對自己有身心障礙的壓力畢竟太脆弱了,然而有賴於社會福利機構幫忙,所有備受照顧的障礙人士包括祥祥和珊珊,因為多數社福人士挺身相助並給予鼓勵之下,相信這些家人多一份外界的關心和協助都能成為他們克服與面對的動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ul2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