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人>>

     全片由一個佇立在稻田中的稻草人,像是旁觀者般地述說,且帶有點詼諧的角度來看當時受到日本統治的台灣人。 其實稻草人就是代表著台灣人的自白與自我調侃。 畢竟,生在那種錯綜複雜的情節裡,台灣人的定位到底是什麼 ? 是ㄧ時受日人統治的殖民國,等待著祖國來解救他們脫離苦海的難民。 亦或是,甘心受日人教育成為天皇的子民。 片中用了許多的對比,來製造衝突感,主要呈現的就是兩方社會的差異。一開始那嗩吶和喇叭不分軒輊的吹出送葬歌曲,讓觀眾感到悲喜交錯的重疊感,是導演幽默的諷刺。 悲是悲在,台灣人不知是為什麼而戰,打的卻是同種族的人。笑是笑在,那打的是自己人,敵軍卻以英雄式的待遇來為死者歌功頌德。

     其實這故事很簡單,就是在日治時期,農村小民的辛苦和樸實又帶點樂天知命的台灣精神故事。 或許我們能這樣輕描淡寫的一語帶過,但導演用了很多的隱喻來帶出故事背後的心酸,又以鬧劇的形式來呈現這種種社會的不協調,讓人笑在嘴邊,酸在心坎裡。 而阿發與闊嘴這兩兄弟與一大家人的故事,道足了小人物的悲情與無可奈何。 這務農人家,就靠著那貧瘠的小土地,一頭看來營養不良的牛和幾隻豬來謀生。 日子雖然苦, 但那些小伎倆和逢官人就迎頭拍馬屁的招數,也能換得苟且偷生,因為總比被抓去南洋當兵打仗所來的好。 本劇也有許多描寫當小人物遇到位高權重的人物出現時,也只得硬著頭皮、縮緊了胃,來迎合那些不公平。 像是日人軍官家的雞不見了,二嫂看到那雞在家中吃那僅存的白米,嘴邊犯滴咕但心裡可想著是官人會如何報達他們。 還有當地主老闆來時,那飯菜魚肉可都買的比之前自己吃的還好,小孩子們沒吃過那樣好料的,只能巴著門縫往廳裡看,還被騙哄著能吃到半邊魚肉,但到最後那娃兒只能哭啼啼地怨外婆把魚身給翻了過來。對比的是那地主的兒子,穿的白白淨淨,還帶點嬌氣,講的是道地的日本語,不時以嘲笑和鄙視的眼神來看那些農村的孩子和週遭事物,像足了那時的漢奸走狗。

         當然,最受人矚目的一個情節就莫屬於未爆炸彈掉下來的那ㄧ段了。 對於村民來說,防空緊報根本已算是家常便飯的小事了,炸完之後還能拿些破鋼破鐵去賣,只不過這次掉下來的是ㄧ顆貨真價實的飛彈,當他們發現沒有威脅性後,全村人可是又驚又喜。 阿發一家人也是帶它如貴客一般,怕它被偷,還讓出了房間給它 隔天還ㄧ路拔山涉水的扛著它要去警察局領獎。 雖然後來沒領到獎,但也保住了小命一條,上天也待他們傻人有傻福,炸死了ㄧ堆魚,好回家加菜。 但外婆也很知足的說: 這種事兩三天發生一次就好。另外,還有一段居然是有個逃兵跑來他們家偷飯吃,但他們看到那可憐兮兮的窮小子,還是挺同情他的,也不顧自己還有沒有下一餐,還是端給它一碗白飯吃。這些樂天安命的話語和純樸直爽的個性,在動亂的環境下顯的有點哀悽。畢竟,這些都是因為當時代下的不得已,和無奈,整部片諷刺了當時的時政和凸顯出台灣人錯綜複雜的情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ul2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