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陳佳欣 (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蘋果的滋味心得

         還記得小時候爺爺奶奶跟我提起的陳年往事,有關於他們在美援時期的生活的細節,例如:當時媽媽穿的開盪褲是用美國的麵粉袋做成的,屁股那一塊還印有MADE IN U.S.A的字樣。還有,在當時的社會上,要吃到蘋果可說是難上加難,除非你是有錢人家的小孩,想吃蘋果在當時來說可說是奢侈的要求。在我的耳裡聽起來,這些事似乎都有點搞笑的成分在,蘋果這不是隨處可見的水果嗎?吃顆蘋果有什麼難的,而且現在日本還有一顆要千元以上的西瓜呢!

        看過這一小段影片後,我有了更深的了解。首先,蘋果的滋味是如何?酸酸的、粉粉的,並不是真的很吸引我的一種口感,不過對當時的台灣人民而言,他們並不知道它口感是如何,只知道這顆紅色圓型的東西的價錢可錢可以買四斤的米,自然的把它的味道設想的盡善盡美。

        在蘋果的滋味中,有許多鮮明的對比,顏色上的、人物上的。故事中的主角生活在一個髒髒暗暗的巷道中,他被美國人撞傷後,他和他的家人被送到宛如白金漢宮的醫院裡,顏色上的區別要表達的是什麼,在美援時期的台灣,就像是一個依靠媽媽來保護的小孩,而媽媽這個角色就是美國,我們是手無縛雞之力的,但是白色給我們感覺是平和、美好的,對他們一家人來說是很棒的依靠。在人物上,江阿發的工地同事到醫院為他討公道,和在醫院的修女護士形成明顯的對比,一方是粗俗無理的,另一方卻像天使一般的對待任何人,反諷著台灣人民的水準的不足。

        我最有印象的就是當他們一家人收到兩萬元賠償金和蘋果後,開心之餘又蠻內疚的,連說了好幾聲對不起,他們認為被撞美國人撞到是他們的錯,極度缺乏自尊和自信。而當他們一家人開心的吃著蘋果時,在視覺上營造成一種無限美好的感覺,一家大大小小吃著他們沒吃過的珍貴東西,但是,當他們咬下去後,那蘋果的滋味真由如他們想像中的那麼美好嗎?

        這篇影片藉由小人物的故事來刻畫當時台灣與美國的情況,真的是在適合不過了,透過導演的功力及手法,台灣和美國的關係以及不同處明顯可見,雖然故事的本意是憂傷、刻苦的,但是又不失幽默感,又有另一種反諷的意味在。

 

pul2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象男孩與機器女孩
 

        這學期看過的那麼多影片當中,黑暗中追夢和大象男孩與機器女孩是最能啟發我的紀錄片。雖然以同情的成分居多,不過他們的故事帶給我還有面對人生的無限勇氣。

        首先是大象男孩-祥祥的部份。對於他的這一部份,我感觸很深,因為我的弟弟也是受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幫助過的成員之一。我弟弟出生就有唇顎裂的問題,他在嬰兒時期接受了二到三次的手術,他的情況是比較不嚴重的,因為他的殘缺不是那麼明顯的在顏面,而是在嘴巴裡面,手術過後也沒有太大的問題了。但是,看到祥祥的情形,我是該慶幸還是嘆息呢?慶幸的是我弟弟的情況並不是像他那麼嚴重,歎息的是生命的不公平。人生而平等這句話似乎不適用於這些先天殘疾的孩子們身上,對於他們承受的一切我一直都是抱持憐惜的心態。但是,之前我聽過老一輩的人的說法,就是這些小孩根本不需要同情他們,因為他們一定是上輩子做了壞事,這輩子才會有這樣的結果。我十分不贊同這個說法,基於人的同理心、同情心,不應該再說這種話,就算不能給他們實質的幫助,在心靈上至少要給予支持才對。而且,最讓我感動的就是祥祥家庭給他的力量,一般的刻板印象就是媽媽對小孩會比爸爸對小孩來的貼近且盡責,不過祥祥的爸爸推翻了這個刻板的想法,從影片中我們都可以了解他們家的經濟狀況不是那麼的富裕,爸爸的工作算是勞工階級,要面對祥祥的龐大醫療費用,是十分困難的,但是他還是願意繼續讓祥祥接受治療,不管手術成功的機率是多少,只要他還有一口氣在,他都會照顧祥祥,陪伴在他身邊,爸爸給與祥祥的不單是經濟上的的幫助,更重要的是心靈上的支柱,懂事的祥祥也知道爸爸、阿嬤為他所做的,他在3歲就學會自己插管進食,他能做的比一般正常的孩子能做的不見得會比較少啊!

        第二部份關於機器女孩-珊珊,珊珊的最讓我感動的是她的意志力,人的意志力其實是很薄弱的,常常下定決心要完成某件事,但是能堅持到最後的人通常不會太多,因為人的心態不是很不穩定的,受到外界或是內在的因素影響,常常改變自己的想法,而且會認為即使自己沒有做到,對自己也沒有太大的愧疚感。不過珊珊就是意志力特強,我才會如此欽佩她,她在練習走路時,試著挑戰自己的極限,即使眼淚已經掉下來,不過她應該清楚的知道它最大的敵人就自己,且真正能夠幫助自己度過難關的還是她自己,況且她的生活沒有父母的陪伴,阿嬤也不能陪伴在她身邊。我印象最深的那幕就是她靠自己坐起來,那份喜悅是最真實的,因為她辦到了,不靠別人的力量。雖然這段影片消耗了我很多的眼淚,不過是值得的,我們 健全的人面對事情不該那麼軟弱,現在起就停止悲哀,認認真真的活著、感覺每分每秒的心跳,健康真的很好。

 

pul2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完這部紀錄片後,我不襟落下眼淚,不是因為對影片中的人物感到同情,而是對自己的2年左右的大學生活感到十分慚愧。大學的英文University有人說是:「由你玩四年。」我認為是認清自我價值最好的一段時間,而他們的故事也帶給我實質的力量去體悟存在的道理。

        人與生俱來就有某些能力,且把這份能力發揮到極致就是他的天命。例如:片中的文貴雖然天生是全盲且智障,但是他對於音樂的這項能力卻是不可抹滅的也帶不走的,他雖然不能看樂譜,他還是可以利用它剩下來的能力去感受音樂帶給他的力量,他用它的手去觸摸音響的震動、用耳朵去聆聽音符的跳動,讓他可以彈出跟CD所播放的音樂相同的樂章。

        記得在大一的服務學習課程中,有看過一些關於馥華的報導,還有她的創作,對於她的經歷並不陌生。讓我記憶猶新的是關於她寫的一首詩,如下:

 「我的身軀雖然被困在一個小小的所在,
 
我的心卻像一隻彩蝶飛舞在青草地上,

遨遊在向日葵花叢間,我感到自由,
                           
自由的像一把伸出雙翼的鑰匙,飛向無限的空間

就如同詩中所提到的,她的身軀被命運的枷鎖緊緊的捆綁住,然而她的心靈卻是自由的。雖然一開始並不是如現在一樣堅強,但是她有勇氣去面對她未來的人生,這才是可貴的。對於他所喜愛的國文,他無視身上的殘缺,甚至爭取到大學中文系就讀的機會,而且運用自己的專長譜出一篇篇動人的詩。

        小時候,我們經常聽到「失敗為成功之母。」這句話,我認為這只是為了安慰失敗者而編造出的謊言,然而,她的經歷中讓我體會到慘遭困難、失敗時,千位不要失去奮鬥的意志,因為透過失敗,我們才有機會讓自己成長。而且,跌倒其實並不可怕,而是你是否有勇氣再爬起來。

        從影片中3位人物的經歷中,我學習到很多。有人說七年級生是草莓族,一碰就爛、沒有承受壓力的能力,我不完全否定我身上是否有這樣的因子,在很多時候,尤其是面對選擇的時候,我容易感到害怕、不願意面對,但是從之前累積下來的經驗中就可以發現到選擇權自始自中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要怎麼決定自己的未來都是自己做主的,沒有人可以取代自己,當認清這個道理後,對於未來的路也許就能更肯定且坦然了。

 

pul2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還記得小時候,阿公阿婆總是會以說故事的方式告訴我們這些孫子、孫女們他們以前的生活經歷。從他們的語氣中隱約可以感受到他們對當時生活的懷念及不安,懷念的是和同學們一起學日語的那段記憶、風俗民情相當樸實且安逸的日子;不安的是對於自身未來的不確定感和矛盾。對於他們所說的事,我只能用自己的想像去拼湊那些回憶影像,儘管有那些舊照片去支持的我的想像,還時無法有實質的感受,畢竟我們這一輩的孩子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那些日子。

        藉由這次的影片欣賞,我腦中的那一塊故事變得更加的鮮明。我真真切切了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台灣人的生活寫照。當時的台灣人就是非常單純的活在當下,為自己最原始的初衷「家庭」拼命。「台灣人;台灣牛」是我們早期農業社會的縮影,台灣人能拼、敢拼、肯拼的特性在我們經歷殖民時期時也發揮的淋漓盡致,儘管當時生活的很困苦、很矛盾,但是我們堅持向前走,在逆境中求生存,秉持最簡單的原則去面對一切,這種精神是令人感佩的。

        在欣賞這部影片時,我不會因為對歷史的過程感到悲憤及難過,而是對歷史有更深的體認。導演王童以戲謔的手法引導我們去觀賞它,黑色幽默沖淡這些歷史的傷痕,取而代之,事實都呈現在觀眾的眼前,每一片段都隱約的呈現出台灣在日本殖民下的荒誕生活,還有身為殖民地的悲哀。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影片剛開始的那一幕,嗩吶和喇叭吹奏出的樂曲,為我們台灣人的痛做出最大的吶喊。台灣人民為天皇而戰,換來的卻是骨灰和薄薄的一張獎狀,這一幕充滿了衝突感,對於日本來說我們應當位國家的壯烈犧牲感到光榮,對台灣人而言只是最簡單的失去親人的働。兩種身分、兩種立場,台灣人被分割成兩種,儘管如此,純樸的台灣人民依舊保持最真實的自我耕耘屬於自己的根。當時的台灣沒有控制權,無法自己做主,就像片中的稻草人對於烏鴉束手無策,台灣人面對的是不能言喻的無奈。

        欣賞完這部影片後,我們應當慶幸我們身為台灣人,這些都是上天給我們的試煉,我們也在這些試煉後有所成長,唯一不變的是我們台灣人樸實、刻苦、善良的本質。對於過去歷史的影響能更客觀且理性的方式去看待它,不要一味的仇視。事實已經造成,我們不能去改變它,就當這是長輩們給我上了一課,教導我們學習他們的精神,保有我們的優勢去發展未來,希望我們能對我們所生長的根有更深的使命感。

pul2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